医疗器械创新网

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疗器械创新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

告别“盲人摸象”!精准麻醉新时代已到来,这款脑电监测系统让手术更安全

日期:2025-11-19
浏览量:2069

在手术室里,麻醉医生如同飞机驾驶员,肩负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重任。然而传统麻醉管理却面临着“盲人摸象”般的困境——仅能依靠心率、血压等间接参数推断麻醉深度,既无法量化大脑真实状态,又难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这一临床痛点如今有了突破性解决方案。北京易飞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将数十年脑电研究成果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推出了麻醉深度监测与自动给药系统,真正实现了“精准麻醉”的可视化、量化管理。


传统麻醉的四大临床瓶颈

“麻醉深度过浅可能导致患者术中知晓,造成心理创伤;而过深则会延长苏醒时间,增加并发症风险。”业内专家指出。传统麻醉管理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主观性强、个体差异大、工作负荷重、风险可控性差。

特别是在连台手术和长时间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全程紧盯监护仪并手动调整给药,极易因疲劳影响判断。据统计,术中知晓等麻醉意外仍时有发生,而用药过量导致的苏醒延迟不仅威胁患者安全,也加剧了医疗资源消耗。特别是在同质化管理与人才培养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脑电监测人工智能+脑机接口

麻醉管理的“火眼金睛”

北京易飞华通的创新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脑电波变化,将麻醉深度由经验判断转变为客观数据量化。采用小波算法的系统能够精准分析解读脑电信号的细微变化,根据每个者的实现个性需求药物的自动精输注。并基于AI智能大数据的不学习,完成系统升级临床医生习惯的匹配,成临床麻醉医生的好助手。

“这就好比为麻醉医生配备了一位不知疲倦的智能助手,始终将患者维持在最佳的麻醉状态。”临床试用医生如此评价。该系统有效避免了术中知晓与用药过量的发生,同时显著降低了麻醉医生的工作负荷。

在麻醉学科延伸的麻醉脑科学管理中,易飞华通麻醉机器人还能提供认知、谵妄、脑氧等相关的系列监测指数,预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也提供了客观指数指导,让手术麻醉的风险变得更加可控,亦提供麻醉的安全性。


政策东风助力精准麻醉发展

这一创新技术的出现恰逢其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强调要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服务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已于2022年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资质,并入选2024年工信部与国家药监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挂帅优胜项目。目前产品正在进行上市临床,预计2026年正式取得上市许可。


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拼图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北京易飞华通的麻醉深度监测系统不仅解决了临床痛点,更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该系统将麻醉医生从繁重的重复性操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专注于整个手术周期的患者生命管理。

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当下,这项技术还有助于推动麻醉质量的同质化,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标准、个性化的麻醉服务。精准麻醉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而基于脑电监测的智能管理技术正成为这一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未来,随着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手术室将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而患者的手术体验也将得到质的提升。这不仅是麻醉技术的革新,更是整个外科手术领域向精准化、智能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医疗器械创新网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推荐

图片

返回列表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